《树犹如此》20190317

我是个纯粹的的无神无鬼论者,说实话过去确实常常会他人的宗教信仰抱有略带贬义的不解。
可是后来也慢慢报以敬畏之心了,哪怕自己并无此心,但开始觉得,怀有真正信仰的人真的由内而外会有一种悲悯情怀、一种发自内心关心身边人的细腻温柔。我不是这样的人,所以这样的人在我这总是正向加分。
回到书本从头说起。

我最喜欢的两篇恰好也是第一部分【至念】的最初两篇,分别是《树犹如此》与《第六只手指》。
前者讲的是王国祥先生。两人一生交好,直至王先生患疾病去世。读的时候就觉得行句间叙述没有强烈的宣泄,但蕴含的力量让人莫名有鼻酸的冲动。直到全书最后我才得以确认王先生乃是白先生的毕生爱人,方能更深入理解这种感情。PO几个片段:


这段太长了……全文有很多描写王国祥在病痛中默默承受支持的片段,偏偏这个最戳我。人皆有不测风云,命运要带走至爱,悲恸在心间却不得直接任其蔓延发泄,只能自己劝自己、道理说了一遍遍。
去世的片段写得很安静。像故事终点时的万籁俱寂,一段四十四年的情谊以逗号暂别:
我一直看着显示器上国祥心脏的波动,五点二十分,他的心脏终于停止。我执着国祥的手,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。霎时间,天人两分,死生契阔,在人间,我向王国祥告了别。
全文最后一段写道:
美中不足的是,抬望眼,总看见园中西隅,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,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,缺口当中,映着湛湛青空,悠悠白云,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。
世人都夸“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”,唯有他冲着若干年前共同扶植的三棵、却又因天灾折损一株的柏树叹息。
树犹如此,人亦如斯。

全书除去前言【牡丹因缘】和结尾访谈录,分【至念】【青春】【师友】【关爱】。大都写白先勇一生结识的良师益友和至亲家人。
描述的视角总是一种跳脱出来的、仿佛在空中俯瞰的样子,平淡直叙,却感觉很柔和。
他写三姐因病更显不谙世事的单纯,许芥昱、卓以玉夫妇的真挚感情,写奚淞禅画中的菩萨心,写艾滋病折磨下的人,重笔写青春时创立《现代文学》的点点滴滴……他的文字都是从“亮”面看别人的人生,我想这样的人心里一定也是一片通透明朗。他也是个很有禅意的人吧。
最后的访谈部分也很有意思。白先勇先生对于自己的同性恋性向坦坦荡荡。他说他写《孽子》之类的故事并不是在写同性恋的人,而是在写这一个群体的世界,希望更多的人能慢慢理解这样的少数派群体,情真意切。

每次翻高中时候的摘记本都感慨很多,虽然以前只是单纯的摘抄但看到了还能想起来读时的感觉。
现在总懒得去手抄了……字丑可能是打击积极性第一要素吧。想来想去,还是得留点札记给自己。
虽然之前看的基本科普类我实在不会写札记emmm…下次再努力吧。

评论

银河雏形